三季度結束之際,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再迎利好。根據財政部最新修訂的政府采購品目分類目錄,PPP品目正式納入政府采購范疇,對市場而言,此舉將進一步規范政府采購PPP項目的流程。
在財政部最新發布的通知中,其指出為完善政府采購基礎分類標準,按照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和實施預算管理一體化要求,財政部對《政府采購品目分類目錄》(財庫〔2013〕189號)進行了修訂,自印發之日起執行。
不同于其他常規類采購品目,修訂后的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采購中,新增了“C24000000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服務”品目,即我們常說的PPP項目,這些品目主要包括“公共設施類合作服務”“交通設施類合作服務”“水利設施類合作服務”“公園、景區及旅游類合作服務”“生態環境保護類合作服務”“農業、林業類合作服務”“教育類合作服務”“醫療衛生類合作服務”“社會保障類合作服務”“公共文化類合作服務”“信息技術、信息傳輸類合作服務”“城市、城鎮發展類合作服務”等12個類別。
據悉,PPP項目采購主要是指政府為達成權利義務平衡、物有所值的PPP項目合同,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原則,按照相關法規要求完成PPP項目識別和準備等前期工作后,依法選擇社會資本合作者的過程。
一位PPP從業人士告訴記者,目前的PPP采購主要有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競爭性磋商和單一來源采購等5種方式。“和一般的政府采購有所不同的是,實踐中需要特別注意,PPP項目都需要進行資格預審程序,因此無論選擇哪種采購方式,前期的資格預審都是必選項。”該人士解釋。
這種安排似乎也和PPP的發展歷程存有一定關系。
作為政府與社會資本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建立的長期合作關系,PPP模式從2014年9月開啟后,就在全國范圍內拉開大幕。
彼時,財政部發布了《財政部關于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有關問題的通知》(財金(2014)76號)。此后,為規范PPP項目的識別、準備、采購、執行、移交等各環節的操作流程,財政部又印發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試行)》。
在PPP業內人士看來,隨著PPP項目的增多,進一步規范政府采購PPP項目的流程工作也提到日程。“從規范PPP采購辦法的角度看,只有采購辦法規范了,才能實現項目實施機構對參與PPP項目的社會資本進行更嚴格的篩選和把控,這也有利于保障項目安全。”上述PPP從業人士說。
相關資料顯示,目前PPP項目的一般采購流程包括資格預審、采購文件的準備和發布、提交采購文件、采購評審、采購結果確認談判、簽署確認談判備忘錄、成交結果及擬定項目合同文本公示、項目合同審核、簽署項目合同、項目合同的公告和備案等若干環節。
由于采購品目分類目錄采取簽發日即生效的原則,按照財政部的簽發時間,自2022年9月份開始,各地也陸續把PPP的12種品目納入政府采購范圍內。
記者了解到,2003年1月1日,《政府采購法》正式實施。自此,我國政府采購步入法治化軌道,《政府采購法》的實施有利于加強采購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同時也在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推動企業經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我國第一部規范政府采購行為的法律,該法的頒布是我國財政體制改革和財政法治建設的一件大事,隨著財政部對政府采購品目分類目錄的修訂,中國依法行政水平得到全面提高,這對開創政府采購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來源:中國經營報)